中國吉林網訊 人事檔案是個人經歷的記錄,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務的依據,與轉正定級、職稱評定、辦理各種人事手續、工齡計算、養老等都有關系。根據規定,檔案不允許個人保存。眼下正值2016屆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簽約的高峰期,5日,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應屆畢業生到具有檔案管理權限的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就業的,由單位直接接收、管理畢業生人事檔案;到無檔案管理權限的單位(如私企、外企等)就業的,可由本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負責提供檔案管理等人事代理服務。如果畢業生暫時沒有找到心儀的用人單位,可將檔案轉至生源地或經學校同意暫時留在學校,按照政策學校只代為保管兩年。超過兩年未落實工作單位的,學校會將檔案發回原戶籍所在地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保管。對于到西部縣以下基層單位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畢業生,戶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據本人意愿遷往就業地區;人事檔案原則上統一轉至就業單位所在地的縣級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由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免費人事代理服務;黨團組織關系轉至就業單位,在工作期間積極要求入黨的,由鄉鎮一級黨組織按規定程序辦理。被確定為預征對象的高校應屆畢業生,回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應征的,將戶口遷回入學前戶籍所在地,檔案轉到入學前戶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存放;在學校所在地應征入伍的,可將戶籍和檔案暫時保留在學校。應屆畢業生批準入伍后,其戶口檔案予以注銷,檔案放入新兵檔案。(記者 郭美佳/報道)
關注公眾號